近日,对福州楼市而言,最振奋的消息莫过于11月全市销售数据上扬,福州市区一手房成交1685套,成交量比10月增长40%以上,创下2008年单月销售之最。楼市众生半年多来的茫然失措、积极自救、黯然不语以及再次坚毅地选择振起,也终于得到肯定:希望仍在。当然,尽管希望仍在,但是与过去十年楼市行情决然不同的是:这次并非阳光普照,体现“希望”的数据更多倾向实力开发商、品牌地产企业。
在最近几个月福州楼市大舞台上,也正如11月份的数据显示一样,我们看到的多为熟悉的名头,如万科、融侨、融信、世欧、融汇、仁文、海润、世茂、中庚、中天、三盛、金辉、泰禾、郭氏……但即便如此,其中也出现了冷热不均,部分企业在市场不断淘洗中,面临窘境。
事实上,在福州,地产行业的真正起步、发展到扬帆出海,历经的时间并不长,仅短短20年而已,一部融侨集团的历史就与此同行。而与任何一个新生的行业一样,地产行业初生期也绝对是良莠不齐。
因而对于这次楼市调整,有志于做大房企的福州地产人杰是欢迎的,因为房地产市场要想度过寒冬,期待再次发展壮大,开发商就必须面对现实,回到行业本身(做产品)、回到市场(做企业),并将一无品牌二无专业素质的滥竽充数者淘汰出局,从而保存优质基因。当然市场的回归有一个过程,套用一句老祖宗的话语,可谓是“道阻且长”。然而,在“道阻且长”之际,房地产新政又添新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