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是喧嚣,越要沉静;越是浮躁,越要读书!我时常告诫自己。
明天就要立冬了。
在房地产秋季交易会以后,天气仅仅阳光了一天,又阴雨连绵了。夜来读《鲁迅全集》,雨声几点,焚香一线,佛音一缕,心却仿佛并不安稳。总觉得有一种隐隐约约但却无所不在的东西在啮噬着神经。这种感觉的起源,应该是读了很多博文后开放的评论,这种评论有较大部分是非理性的、甚至是纯粹发泄式的与主题无关的谩骂。因为这种评论占了较大一部分,而且这是尾随在有较大影响(点击量)博文的常态,我总觉得这背后有什么东西在牵动着我。因为既然它是一种普遍现象,就不能被随意忽视,或是删除了事,这里内涵着一种必须解剖的东西,应该是一种国民性在网络时代的表征和变异。
博客的价值就是开放式谈话,真理的价值就是辩论中自明。自以为已入禅机的心态却起波纹,但我深知这无关乎批评,裸露坦承批评是博客博大的基础。但无论是幡动,或是风动,终究还是心动。
心动就是思想。思想人都有,但有思想并能成为思想家的,古来稀有。有言:思想家着重于质疑、批判、创造。他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,质疑公认的常识,批判未经省察就加以接受的前提和假定,拷问人类的理性,从而避免出现“社会陷入僵化、信仰变成教条、想象变得呆滞、智慧陷入贫乏”的局面,使人类的智慧不断具有洞察力、穿透力和震撼力。
又曾读到《纽约时报》的一则社论片断:将博客圈的成长视为纯粹的科技现象是相当自然的事,不过它也是深刻的人性现象,是人类从事对话活动的一种新方式,就某方面来说,也是将这类对话具体化的方式。人生稍纵即逝,而博客圈却能为文明每天多捕足到一点奇异的亲密感,也许该把它想象成一种迅速膨胀的全球化思想泡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