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说土地市场也与楼市一样深陷“有价无市”的漩涡,但是在营销模式上,却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就说价格吧,当市场进入萧条期,房子不好卖时,开发商可以随时调整价格,以降价、促销等销售手段进行策略调整,最终促进销售。然而,土地市场没能与楼市一样,对价格进行调整,与房价相比,地价始终没有太多的回归。从2000年到2007年间的这几年,福州地价每年都以一个较高的比例在增长,以金山区域为例,2002年,楼面地价为600~800元/平方米,到了2006年,楼面地价达到2000元/平方米,涨幅达到300%以上。福州地价在2007年的9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,市中心土地,楼面地价高达9000元/平方米;五四北土地,楼面地价超过7000元/平方米,地价永远高于房价,是典型的“面粉比面包贵”现象。哪怕是土地屡屡流拍的今天,也没有任何政府调整地价的消息。
其次,土地市场没能像楼市那样系统运作。开发商在推出新产品前,会对市场进行调研,不同时期推出不同产品,制定不同策略。而土地市场似乎很难看到这种营销的痕迹,因此每每有土地推出,总有地块因无人问津而流拍。
再次是售后服务,在福州,拍卖土地存在交地难的问题,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拆迁难。而对于企业来说,交地时间延迟则意味着财务成本的增大,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和负担。据了解,福州不少开发商前两三年拍卖的土地,至今都未完全交地。这种情况也令不少开发商慎重拿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