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股市在下跌将近六成后,政府终于在一些权威媒体释放出干预市场的信号。由股市推及房市,在近日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,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和众多地产商老板,首次大张旗鼓地提出“救市论”:如果房地产崩盘,整个国民经济也将不堪设想。目前的房地产政策“已经到了弹性灵活的实施期”。
房地产已经沦落到需要救的程度了吗?其实,至少在现阶段还为时尚早。被救市论者广泛引用的一个论据是从去年到现在的8个月时间里,深圳房价逐波下跌了36%。但是他们忽略的事实是,深圳房价从2005年的每平方米约7000元开始狂飙猛进,到2006年增长25.3%达每平方米9384元,到2007年1-6月更上涨了50%接近每平方米16000元,这种不正常的上涨背离买家的正常购买力、只能是投机炒作者的狂欢,为楼市和银行金融信贷埋下了泡沫隐患。而现在36%左右的回调,还未达到去年初的水平。从国家统计局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看,今年1-5月总体也只是增速的回落,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在上涨。因此,现阶段只能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始初见成效,以个别城市房价的下跌来鼓噪政策松绑“救市”,显然还难以成立。还有一种观点是,房地产拉动了投资、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的两驾,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40%以上,占银行资产的15%-20%,为银行贡献了大约20%的利润。因此在CPI周期上行、经济周期下行的背景下,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和交易萎靡,不仅使得市场需求严重下滑,更使房地产商资金链备受大考。“中国楼市需要一场挽救市场预期的行动,它关乎消费和经济全局。”
这种又是“中国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论”的升级版,纵观国六条以来的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,当时的基调总的来说都是使房价平稳增长,使房地产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。当房价脱缰暴涨后,宏观调控的目的自然转到挤压房市的泡沫中来。目前部分城市的成交量低迷、房价回落,正是宏调效果初步显现的时候。如果戛然而止甚至转向,势必会再次引起房价不可控地暴涨,留下的隐患将更大。夸大调整的危害,鼓吹房地产救市则显得更为危险。
广州房价调整在全国大城市中比较早,而一些降价幅度比较大的楼盘,每每推出都能引起购房者的抢购。如上周末东晓南路一楼盘,将售价由原来的1万以上降低到9000元,一个周末即售出100多套单位。而其他一些价格调整到位的楼盘,每次有新货推出即售罄。由此看来,房地产缺的不是需求,也不是信心,而是价格的是否到位。与其在惶惶不安中等待“救市”,还不如主动回调自救更为实在。本报房地产评论员邹阳军